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

何謂「入土為安」?

中國傳統文化一直認為,人死之後要埋入土地才能安息,死者亦受到了尊重,這是「入土為安」之本意。《韓詩外傳》曰:「人死曰鬼,鬼者歸也。精氣歸於天,肉歸於土。」埋於泥土,即是有所歸之意,人才能萬事放下,安心離去。作為後人,也可安心,先人遺體免遭獸咬蟲叮,這亦是孝道表現。以下一則故事或可啟發:

清代翰林董曲江於乾隆十二年,曾住在濟南一所寺院裡。某夜夢中,他看到一棵大樹下有間破舊屋子,屋內坐著一位漂亮的女人,可是她愁眉苦臉,十分可憐。女人遠遠地向董曲江行禮,眼淚滴在衣襟,但不發一言。董曲江很害怕,夢就醒了。這個疑團一直未解,直至有一天,他在寺院的園林中散步,看見廂房下有一具舊棺材,快要爛掉了。忽然間他抬頭一看,看見了在夢中見過的大樹,於是他向寺院僧人查問,得知棺材裡的是某官員的小老婆,約定是暫放在那裡,以後會運走。想不到幾十年了一直沒有音訊,僧人又不敢擅自送去安葬。董曲江明白過來,他本來和歷城縣令是朋友,於是很容易買到了半畝墳地,並稟告了縣官,把棺材遷葬了。紀曉嵐評:「亡人以入土為安,停擱非幽靈所願也。」

人體之魂死後升天,魄則歸地。即使近世火葬流行,骨灰龕也是連接地氣,亦無不可。如有棺槨及骨灰盅曝露於陽光之下,則先人難以安息,後人也於心不忍。中國人十分重視葬禮,必有宗教儀式為先人送上最後一程,並完成入土或上位安排,正式歸回大地;另一方面則超度亡魂早日升天,方為圓滿功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