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

「相由心生」是真的嗎?

「相由心生」是真的嗎?

相由心生,簡而言之,即相貌無非是內心的反應。《神相篇》有云:「善惡在心而見於貌,為心之表也。」中國相學認為,一個人的個性、心思、行為,皆可透過形相特徵表現出來。

「相」不獨指面相,也不單是一時的相貌,而是長期以不同角度去觀察和理解整個人。在相學理論而言,相心為上,陳希夷祖師曾著有《心相篇》,首句便云:「心者,貌之根,審心而善惡自見。」所謂人不可貌相,觀人不可只取形貌,必須探其內心才知善惡。

又云:「行者心之發,觀行而禍福可知。」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內心驅使,從行相中便可知其禍福吉凶。道教也認同心之善惡可影響人的命運,王棲雲真人曾說:「天堂地獄,出自人心。心行所為,冥然相應。」上天下地,皆由人的心思和行為決定。

中國相學把相分為外相、內相和氣色相,而內相就是行為相。所謂「外相易識,內相難明」,一般術士看相只看「部位」,那是下乘之法。進一步的術士就會看「氣色」,但這些都不是上乘的相法。民國初年著名相學家韋千里曾說過:「最高級別的則是看元神,是觀察形上的東西,也就是最基本的東西,即所謂神韻和氣質問題。」

所以相學又分為「色相美」和「相格美」,相格美就是內在美,徒有外相而心性敗壞,愈是貌美愈是下格。因此,道教深信「治身,太上養神,其次養形」。形相終有毀壞,而德性是永不磨滅的。人愈是修心養德,其相格愈是上等,這並非一般色相可比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