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(移至...)
首頁
生活道教
道教典故
道經格言
道教善書
邱祖小百科
道教文化中心
道通天地
蓬瀛仙館網頁
Facebook
▼
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
成語「大惑不解」有何寓意?
›
成語「大惑不解」有何寓意? 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原文「大惑者終身不解,大愚者終身不靈」,意思是極其糊塗的人終生無法解除困惑;極其愚昧的人終生無法醒悟。如今「大惑不解」卻多指對眼前之事無法理解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 莊子說,知道自己愚昧的人,尚不算大愚昧。同樣,知道自己糊塗的人,就不...
大眾,如今對你們說明清淨之功。若要此身清淨,先將俗物丟開,遠絕塵情,不同世法。皈依三寶,甘淡薄而樂清閒,絕肥甘而離喧鬧。
›
大眾,如今對你們說明清淨之功。若要此身清淨,先將俗物丟開,遠絕塵情,不同世法。皈依三寶,甘淡薄而樂清閒,絕肥甘而離喧鬧。 這段開示雖然主要對象是一眾全真派出家道侶,但在家修行的居士亦不得不注意。早期全真派的修行,一般要先入山修煉和清淨身心,或在道堂「環堵」閉關修行,目的是洗淨俗身...
成語「終身諛人」有何寓意?
›
成語「終身諛人」有何寓意? 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,意思是一輩子都在阿諛逢迎別人,毫無主見,只懂迎合,這是批評一個人欠缺獨立思考和道德操守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 莊子說,若被人說自己只懂對他人講好說話,我們必定勃然大怒。若說自己喜愛諂媚他人,臉上也會驟然變色。事實上,我們大部分人終其一...
但要大眾,各人去修。會修身,將此假身,視為外物。但無此身,不能見此性。須修此假身,莊嚴法界,使法身不漏,方得形神俱妙,與道合真。
›
但要大眾,各人去修。會修身,將此假身,視為外物。但無此身,不能見此性。須修此假身,莊嚴法界,使法身不漏,方得形神俱妙,與道合真。 修身,既要端正自己的品德,也要煉養好身體。身軀雖然終有一天會毀壞,但在世時必須善加保養,並借此身涵養德性。「莊嚴法界」,即以端莊的言行彰顯法界的莊嚴,...
典故「上神乘光」有何寓意?
›
典故「上神乘光」有何寓意? 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「上神乘光」即神人能夠乘著日月光芒,而不留任何形跡。典故以諄芒和苑風的對話,談及聖人、德人、神人三者的境界,莊子尤其著重「神人」之得道境界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 諄芒在東海遇到苑風,苑風問:「你要往大海做甚麼?」諄芒答:「大海很特別,...
頭圓法天,足方法地,人同天地,共列三才,萬物之中,人為第一。上可配天地神明,聖賢仙佛。豈可以多寶之身,說作無用之物?
›
頭圓法天,足方法地,人同天地,共列三才,萬物之中,人為第一。上可配天地神明,聖賢仙佛。豈可以多寶之身,說作無用之物? 中國文化講「天圓地方」,並非單純理解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,圓是指無形的虛空,方是指有形的物質。「頭圓法天,足方法地」乃指人的靈性可以歸向自然,而身體效法地之謙厚。...
典故「抱甕灌圃」有何寓意?
›
典故「抱甕灌圃」有何寓意? 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甕,是一種口小腹大,用來盛東西的陶器。圃,指菜園。抱甕灌圃,即以甕裝水,親自提抱灌溉菜園。乍看是愚笨拙劣之舉,實則蘊藏深意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 孔子的學生子貢,從楚國去晉國途中經過漢水南岸,遇到一位老人正在灌溉菜田。老人一次又一次抱...
今須看透皮囊為假物,然而父精母血,二五凝成,原稟天地之秀氣,得陰陽之正體。
›
今須看透皮囊為假物,然而父精母血,二五凝成,原稟天地之秀氣,得陰陽之正體。 承上期所言,王常月祖師教導我們既不可損壞自己身體,也要將形骸的生滅看透。祖師曾言:「一團穢污,四大皮囊。」這就是一種看破形相的心法,肉腐則壞,肉壞則臭,人身本由臭肉穢血組成,只是暫時被皮囊包住而已;若地水...
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
「忘己之人入於天」有何寓意?
›
「忘己之人入於天」有何寓意? 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「忘己」即忘掉私心,所作所為與萬物無私。若執著於外物形相,或假借天道之名,實則行事皆為利己,這是「為己」。莊子強調,只有「忘己」才能真正進入天道境界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 孔子曾問老聃:「有人表面在修道,做事卻與道相違,將不可行的稱...
太上曰:「人之有患,為其有身,及無其身,又復何患?」古人云:「人若不為形所累,眼前便是大羅仙。」可見此身為害不小。
›
太上曰:「人之有患,為其有身,及無其身,又復何患?」古人云:「人若不為形所累,眼前便是大羅仙。」可見此身為害不小。 《道德經》曰:「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。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」重視身體猶如面臨「大患」,有「大患」是因為有身體,沒有身體又有甚麼大患呢?這裡可從「貴身」和「忘身」...
›
首頁
查看網路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