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
我們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好與壞嗎?

我們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好與壞嗎?

人的內心本來是清靜安寧的,但我們總會自找麻煩,胡亂猜想一些沒有發生或未經證實的事情,這樣很容易與別人發生誤會和磨擦。當人家對你友善時,你會想到為甚麼他會對你好;人家冷待你時,你又會想到他在針對你。

不過,一個人的好與壞真的可以靠我們這樣猜想出來嗎?《列子》有一個典故是這樣的:從前有一戶人家,他家裡的梧桐樹枯乾了,鄰居的伯伯說枯乾的梧桐樹是不吉利的象徵,嚇得他連忙把樹砍掉。這時候,伯伯向鄰居請求,可否把枯樹送給他當柴火。鄰居聽到後很生氣,罵道:「原來你是為了要燒火,才騙我砍掉梧桐樹,你竟然如此陰險!」究竟鄰居是出於善意,提出忠告,還是背後有所陰謀,這都是我們想出來,也永遠不會有答案。至於所謂的「答案」,他是否陰險,不同觀點便有不同答案。

有些人很怕與人交往,因為他們覺得對方是沒有誠意,或疑心對方懷有甚麼企圖,結果未曾熟絡,你便直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。《莊子》說:「自彼則不見。」就是說:大家都以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,這是不能真正了解對方的。真誠的交往是不需要想到甚麼動機,自己不可懷有不良企圖的同時,我們也不可想到對方有甚麼動機,這是沒有意思,也沒有必要的。他是好是壞,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想出來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