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
端午節和道教有甚麼關係?

端午節和道教有甚麼關係?

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,又作端五、重五、重午、端陽,道教又稱這天為「地臘日」,適宜祭祀祖先,而宮觀又會設醮祭祀后土,祭告眾神。

說起端午節,就令人想起了吃糭子和賽龍舟,據近代研究指出,糭子是南方祭祖食物,賽龍舟「大概是避蛟龍的害」,這兩項節俗都與祭祀和驅害有關。除此之外,民間現在仍留存了另外三種比較重要的習俗:掛天師符、飲雄黃酒和貼鍾馗圖,這些習俗都與道教有密切的關係。

古時中國人認為,五月是一個毒月,疫毒瘴氣容易流行,而五月初五又被認為是毒日,這就形成了端午節禳災驅邪的習俗。在端午節這一天,許多人家中都會掛起天師符。晉代道書《抱樸子內篇》提到,五月五日佩「赤靈符」於身邊,可以辟兵災,而後世於端午節以道符佩帶或懸掛便是其意。

除了掛符外,端午習俗中,百姓又會將雄黃調在酒中,讓大人小孩喝下以辟毒,餘下的酒漿灑在房子四角。雄黃是道教煉丹的主要藥物,主要用以辟邪治病,影響到民間,遂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和灑雄黃酒的習俗。至於在門上貼鍾馗圖,其兇惡形貌是專門針對著惡鬼的,道教認為可以驅除邪崇。

由此可見,端午節的驅邪消災文化有很濃厚的道教色彩,目的是希望在炎夏時期能夠避免時疫,平安保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