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道家講的「無為」與「不為」有何分別?

道家講的「無為」與「不為」有何分別?


「無為」是以自然、清靜、無欲、不爭的態度做事,「不為」卻是甚麼也不做,兩者的意思有天壤之別。「無為」是相對於「有為」而言,「有為」即妄為,就是將自己的意欲肆意擴張。當我們肆意妄為時,往往會忘記自身的危險。春秋時代,晉文公曾打算出兵攻打衛國,公子鋤在一旁哈哈大笑。晉文公問他笑甚麼,他說:「我笑我的鄰居,他陪妻子回娘家時,半路上遇到一位貌美的採桑婦人,不覺產生好感,就和她搭訕起來。可是當他回頭看妻子時,也正好有另一位男人在逗笑她。我在暗笑這件事呢!」晉文公領悟他的意思,遂放棄出兵計畫。當軍隊回國時,果然有別的國家正舉兵偷襲晉國北部的邊境。另外,道家講的「有為」,並非反對上進和積極的態度,而是批評那些自以為有資格主宰別人的人。若人妄自作為,把別人逼迫過甚,最終只會招來更大的反抗,令自己身陷險境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」當人再不畏懼你的威壓時,則代表更大的禍亂將要發生。你愈是作威作福,壓迫他人,愈是會激起他人的反抗。「無為」就是要消除獨斷的意志和行為,令大家容納不同的聲音和想法,不打壓,不爭鬥,這樣社會才會更安寧,更和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