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

不正則失中,失中則慧光不生,定力不固,戒行不嚴,神不能凝,氣不能聚,精不能運,意不能誠,心不能明,身不能修矣。

 不正則失中,失中則慧光不生,定力不固,戒行不嚴,神不能凝,氣不能聚,精不能運,意不能誠,心不能明,身不能修矣。

宋代理學家周敦頤云:「聖人之道,仁義中正而已矣。」中、正是律己的標準,規範我們一切行為都要有中、有正。中,即是中和之道,待人處事要行事合宜,那是對個人修養的一種要求。正,就是一言一行皆符合正道,不偏不倚,是修行智慧的表現。元代王棲雲真人曾云:「心正則事事正,心邪則事事邪。」人心起了邪念,則行事也會走歪,偏離正道,將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等習性在處事中顯現,將好事也變成壞事,這樣便失去了中和之道,也將智慧之光掩蓋。為甚麼智慧之光遭掩蓋?為甚麼會將習性顯現於日常生活之中?那是因為我們的定力未夠,遇到外在環境少許的變化,我們的內心便不自覺起伏變動。為甚麼定力未夠?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修為要求太寬鬆,沒有戒行約束自己,或守戒不嚴,使欲求不斷放肆。對自身沒有任何約束,那便沒有了內修的功夫,不能凝神靜思,不能聚氣安心,更不要說甚麼煉精化氣的基礎功!道門弟子沒有任何戒律檢束身心,談何誠意向道!若剛開始學道便放縱身心,只是學經研理而沒修行,即使窮一世之力也不能明心悟道,若無一點修為,最終只能沉淪鬼道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