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「大惑不解」有何寓意?
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原文「大惑者終身不解,大愚者終身不靈」,意思是極其糊塗的人終生無法解除困惑;極其愚昧的人終生無法醒悟。如今「大惑不解」卻多指對眼前之事無法理解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莊子說,知道自己愚昧的人,尚不算大愚昧。同樣,知道自己糊塗的人,就不是大糊塗了。真正糊塗的人,不會認為自己糊塗,而且一生有很多困惑解不開。真正愚昧的人,亦不會知道自己愚昧,一生都不會醒悟自己有任何問題。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有一個人糊塗,他們最終也會到達目的地,畢竟糊塗的人少。如果有兩個人糊塗,那就只有勞苦而不能到達了,因為糊塗的人多,佔了主導。現在全天下的人都糊塗,縱然我有所祈求和嚮往,但應該不能實現了,這是令人傷感的。
《道德經》曰:「知不知,上。不知知,病。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的,這是上智。不知道卻以為知道,這是真愚昧。莊子所講的道理,與此一貫相通。另一方面,能覺察自身不足而謙卑學習者,是有大智慧的人;沒有省思和懺悔心、不知謙遜者,是真愚昧的人。當眾人共同籌劃一件事,智者多,失敗機會自然減少;若愚人居多,智者的建議亦難以施展,最終亦必遇上麻煩,莊子認為這是最無奈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