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

貧窮是否就不會快樂?

香港人的快樂指數近年很低,有些人埋怨香港居住環境狹窄,而且貧富懸殊,很難會有快樂的環境。不過,物質、金錢和快樂是完全等同的嗎?看看二零一五年初美國民調機構公佈全球最快樂的國家,首三名斐濟、哥倫比亞和尼日利亞都不是富有之國,而香港人的開心指數卻受制於經濟環境影響,經濟愈差市民的臉愈苦。

很多曾經生活於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都有這樣的經歷:二三百呎房子裡可以擠滿一家十口人,當時生活物質匱乏,孩子的玩具大都是自製,但不見得人心不快樂。相反,現在少有一家十口的情況,加上教育普及和社福資助,生活理應得到改善,但事實上香港人愈來愈不開心。呂祖說過:「衣食隨緣,自然快樂。」我們又能否做到呢?可以吃、可以穿,可以睡是否就足以令人知足常樂?

的確,貧窮階層難有上游空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,但中國人有一句說話:「人窮志不窮」,即使生活貧困,道德和鬥志都要堅定不移,這也是學道之人需要磨練的。古時有不少全真派祖師在出家之後,皆以行乞苦修,蓋磨煉心志必先拋開物質欲望,並嘗試學習從苦中得樂。王棲雲祖師開示:「學道之人,不求其樂,心存於道。遇苦不苦,無苦則常樂,心得自在。」人若能做到心志於道,遇到艱苦環境亦淡然面對,則心安而自在。久之,從素淡中也可見到快樂,從簡樸中見完美,從人情中見溫暖,快樂其實可以很簡單。當現實居住環境狹窄而不能改變時,最重要保守內心的寬廣。當生活環境嘈雜煩擾時,最重要是內心的寧靜。明白這道理再調整心態,就算窮也可以活得精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