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自聞自見」有何寓意?
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駢拇》。自聞,指聽到內在的聲音;自見,指看見內在的一切;即道家內視和內聽的功夫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莊子說,我所說的「臧」(善),並不是仁義之道,而是善於保全內在純樸之德性,也是一種順隨天性的真性表現。我所說的「聰」(良好聽力),不是指聆聽外界的聲音,而是細聽內裡的聲音。我所說的「明」(良好視力),不是指看見外界的形相,而是觀照內裡的一切。如果無法看清自己而只看到外界事物,未能獲得真實的自己而只得到外在的一切;這是得到了別人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的東西,是順應別人的心意而不是順應自己的天性。
一般人指的「聰明」是耳目聰明、反應靈敏,但這樣的聰明似乎只看重察言觀色的能力,而不是真正以自己為根本。道家珍重的是內在純樸的真性,而不是順應別人和按照別人的模式思考。莊子強調內視和內聽的功夫,先要向內觀照,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;向內細聽,了解自己的心聲,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自己以及他人。此外,道家並非反對仁義,而是鄙視那些口頭上標榜仁德,卻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踐行的人。典故其中一個重點是「任其性命之情」,修行人必須保全自己的真性,不讓真性愈來愈蒙污,迷失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