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上感應篇》曰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。」神明所給予的禍福,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招來的。道教相信神人可以互相感應,每個人善惡的念頭,神明皆會清楚知道,亦會因而相應給人以禍福,故經云:「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。或心起於惡,惡雖未為,而凶神已隨之。」因此,若我們要「有求必應」,必須以善心善行為基礎,這樣才可感通神明,而神明亦會因應我們的精誠而賜與力量。
正如黃大仙的「有求必應」,又何嘗不是先要求信眾「普濟勸善」!若所求非分,則有求亦不會有應。另外,「感應」亦要看各人的根性,有些人有宿世善緣,加上現在虔誠所感,自然會有感應。也有人因為欲念所礙,或不信「道」,或信而不行,行而不誠,故有「感」亦未必有「應」。《太上感應篇》曰:「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。」也就是說,我們若能努力修行,總會有「應」的一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