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
清明節祭祖應用甚麼祭品?

清明節是由二十四氣節之一的清明演變而來,古人習慣於當日外出踏青,登高郊遊。另外亦有說清明源於古時的寒食節。由於清明節和重陽節與傳統祭祖的春秋二祭日子非常接近,清明節遂漸漸與祭祖連繫起來。

按傳統習俗,中國人習慣會以三牲或各式肉類祭拜,亦會以香燭、金銀、寶帛、酒水等奉獻,而現時不少後人更會購買各式紙品焚化,期望先人在陰間能夠享用世上的新穎產品。

不過,先人的肉身已經不在,我們要明白祭祖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,懷念祖先和感謝恩情,如能以清齋,或以「五供」的香、花、燈、水、果來拜祭先人,更能從素淡中點出心意。若以腥葷奉祀,只會徒添殺業,增加怨氣。可以的話,發心誦念「太乙救苦天尊」聖號,或持誦《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》,更能表示對先人的祝安,祈求陰安陽樂。

拜祭祖先需以至誠和虔敬的心叩稟,後人可將心意寫在祭文中,或默念給先人,以表追思。當然,我們也要常行功德善業,祈求藉著個人修持回向,這樣才能祝願先人早日超升。比較於大量焚化香燭紙品,誦經和修持的回向功德更為殊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