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修行人看人生是否會比較「化」?

修行人的確會比較「化」,但這個「化」字是看人生比較透徹的意思,而不是消極看淡人生。看淡人生的人不會快樂,也不認為活著有意義。看透人生則是洞悉自然之道,積極活出自己的生命,不易受外緣所牽累。

很多人面對挑釁而心生怒火,面對離別而心生哀愁,面對物欲而心生貪求,而看透人生的卻能看破一切,隨緣應物。有人說,當人閱歷多了便會看得比較「化」,這話只說對了一半,因為不少年長者仍會萬般執著,有些甚至年紀愈大愈是偏執。

要看透和參悟人生,除了從人生經歷領略外,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去面對困境,快樂生活。智慧不是人世間的巧智,而是從清靜中培養出來。所謂「靜則生慧,動則成昏」,心安靜下來就能產生智慧,躁動起來就會變得糊塗。人愈是心緒不寧,愈是鑽牛角尖,然後便不自覺做錯了事。當遇到煩擾時,不妨先提醒自己冷靜下來,這樣理智才會顯現。

《道德經》曰:「致虛極,守靜篤,萬物並作,吾以觀其復。」如果守靜功夫到家,自然能參透生死往復的道理,不會因外來的變化而驚懼擔憂。《清靜經》指出,凡人不能輕易安靜下來,欠缺智慧,是因為「心未澄,欲未牽也。」侯善淵祖師解釋:「不能除情去欲也,心有所著矣。」這是因為我們仍有各種貪戀和煩憂,內心緊緊執著各種瑣事,所以缺乏智慧去超越困境。

道教強調簡單、知足,只要減少貪欲,放下煩擾,內心才能安定,才會看「化」一切。俗語說得好:「著眼有情皆幻境,放懷無事即神仙。」內心無所牽掛,經常知足常樂,便是超離煩惱的神仙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