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
宗教只是失意或患病者的迷幻藥嗎?

把宗教看成迷幻藥是一種偏見。宗教的內容不只集中在形而上學、超自然現象或世人生活的規範,而更多是關顧生命的體驗和實踐,引導人的心靈與行為趨向正面,以及令人反思人類和宇宙萬物的相處共融。

宗教不單是心靈的良藥,也是社會的一泓清泉。在生活富足、健康無恙時,我們從不思考生死關懷、靈性修養等事。不少人認為,人到了死亡邊緣或受盡苦難時才會想起宗教的救贖,或只有迷茫無助的人才會受宗教「迷惑」。

事實上,確有很多人在低潮時憑藉宗教信念才得以堅守下去,或學懂如何將煩惱解結放下。也有人經歷大病,出入生死臨界,依靠宗教的修持或神明的福庇而得以度過危險期。這些情況給人一種普遍印象──宗教只是救生圈,風平浪靜便無須修行積善。

不過,在人生谷底才想起修行,到生命垂危才想起煉養,要徹底起死回生極不容易。何況世事難料,恐怕當我們醒悟時已時不與人。試問能夠從絕地中反彈的人又有幾多?馬丹陽祖師曰:「若素髮垂領,志氣衰憊,始欲學道,譬若大寒而後索衣裘,不亦晚乎!」患病時才尋醫救治,任何藥物也只是「下藥」。

宗教並非急救藥方,不是到有病時才去醫治,而是一種智慧的果實,令你覺察煩惱憂愁的本源,明悟超越苦困的方法,而宗教上的修行絕不是天方夜譚的迷幻藥,它需要我們親自在生活中一步一步體驗和感悟,這才是確實正信的信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