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

捐錢的功德大還是親力親為助人的功德大?

功德無分大小,以心為上。王棲雲祖師曰:「心行所為,冥然相應。」心念和行為是否一致,將影響所得的福報。如果某人捐一萬元救濟貧苦,其用心是為了提高名聲,或趾高氣揚的灑錢施捨,這名義上是善舉,但心念不善,功德便蕩然無存。對比於懷有慈愛心扶助一位老人家過馬路來說,後者真誠至上,福德更大。

昔日劉備曾勸誡劉禪:「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」行善不要分功德大小,小孩子捐兩塊錢買旗,和成人捐一百元做善事,其功德如一,最重要是發甚麼願心,懷甚麼心態去做這件善事。

另一方面,在行善之餘我們亦要止惡斷邪,若一面做善事一面卻犯貪嗔,功德亦會煙滅。明清時代,道教有一種修行功課叫「功過格」,記錄個人每天的善惡行為,然後計算功德及過失多少,但這方法只是一種方便法門,鼓勵人多多益善,並非叫我們計較功德差異,切勿矯枉過正。只要發願純正,懷慈愛心行善,這樣行一切善也是修福。愈是執著計較,或行善後心有不甘,不但自己不開心,功德亦不大矣。

《太微仙君功過格》曰:「依此行持,遠惡遷善,誠為真誡,去仙不遠矣。」老實行善,心念慈愛,遠離惡習,這就是真正的規戒,能做到的便離神仙不遠了!不問福德多少,只要常存善念,能行處處方便,即使一句善言,一個簡單善行,已是功德無量!若平日善行不修,福德不種,縱然法術精進,或內功深厚,亦不足以論道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