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

為何護生就是修行之本?

天道好生,不喜殺戮,生命是神聖可貴的,所謂「螻蟻尚且偷生」,學懂珍惜生命就是修道的根本。道教講求貴生、護生,就是珍重、愛護生命之意,戒律有云:「不殺生者,所以存仁愛也。」這是護生的出發點,著名藝術家豐子愷先生曾言:「護生就是護心,愛護生靈,勸戒殘殺,可以涵養人心的仁愛,可以誘致世界的和平,故我們所愛護的,其實不是禽獸魚蟲的本身小節,而是自己的心。」

愛惜生命,不只是以救護普世萬物為目的,乃透過尊重物命而培養慈愛心。「慈愛」是道教不時宣揚的重要教義,《道德經》以「慈」為「三寶」之首,強調修行當「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。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。」古來修道的人都愛生護生,即使自然界一草一木,皆護惜無偏,不忍殘害,故《太上感應篇》訓誡:「昆蟲草木,猶不可傷。」古時便有一位叫牛文侯的道人,「每冬凜,則布穀於地,使禽蟲有所食。陰功密惠,大以及於人,小以及於物。」然護生是否菜也不可割,豆也不可採呢?豐子愷先生解釋:「非不得已,非必要,亦不可傷害…例如散步園中,看見花草隨手摘取以為好玩之類,亦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…人為了要生活而割食它們…不是無端。」道教主張把恩惠施及草木,由於植物是「無情」的,無魂魄可言,只要遵循生態規律而食用,便不妨害慈愛心,也不違背護生之旨。

道教的終極關懷是天人合一,追求天、地、人三者之間「相愛相通」、「並力同心」,達到與自然和諧共存,世間和平,而發揚護生愛生,正是修行上濟世利人的根本。若無護生之心,輕視物命,而妄談弘道立德,其人已悖正道,遠離修行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