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抱甕灌圃」有何寓意?
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甕,是一種口小腹大,用來盛東西的陶器。圃,指菜園。抱甕灌圃,即以甕裝水,親自提抱灌溉菜園。乍看是愚笨拙劣之舉,實則蘊藏深意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孔子的學生子貢,從楚國去晉國途中經過漢水南岸,遇到一位老人正在灌溉菜田。老人一次又一次抱著水甕穿過坡道,從水井盛滿水後,再抱到田中澆水。甕容量不大,而且十分沉重,一來一回很花力氣,功效卻低。子貢看不過去,便問:「為何不用汲水工具呢?有一種叫『桔槔』的機械,一天能澆一百畦田!又快又省力。」老人先是面有怒容,後轉為笑:「太過依賴投機取巧之物容易使人滋長機心,我怎會不知道桔槔呢?只是不願意使用吧。若要修行,請先忘掉自己那種神氣,不為聲色而勞損身心,這樣才可走近大道啊!」孔子知道後,讚揚那位老人是「全德之人」。
道家不是反對科技,而是以老人的態度說明一種甘於平淡、知足常樂的生活。若然採用新科技,省力而高效的灌溉技術當然是好的,但老人種菜自給自足,非為營利;灌溉之事也是日常修行,不想連一點勞動的機會也省了。如同有人仍然喜愛以筆書寫,不用電腦輸入;喜歡當面交流,不依賴通訊軟件。他們不是抗拒科技,而是目的有所不同。若事事貪快貪多,處處圖利圖便,很容易就會滋長「投機」之心,遠離大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