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

怎樣的善心才最難得?

最難得的善心就如道教《度人經》所言:「齊同慈愛,異骨成親。」無論是否與自己相識,只要有人需要濟助,我們都要義不容辭去協助。《道德經》亦說:「報怨以德。」即使是自己的仇人,也要用道德和愛心化解仇恨。世間有福之人之所以有福,是因為他們懂得將福分無私傳給大家,不計較個人利欲。以下事例或可啟發:

朋友說起一件事,昔日父親每次收完農作物後,總會在地上留下一些枯乾的稻穀。最初他以為父親不小心遺漏,便提醒父親。父親卻說:「就讓它們留在那兒吧!」後來,他才明白那些稻穀是特意為雀鳥留下的,好讓牠們可以安全過冬。父親善於種植,稻米多年來都是大豐收。有一年,鄰縣的糧食失收,很多人都要外出謀生。那段時間,父親總會在院子外面掛一個竹籃,裡面放著饅頭,有時是幾個馬鈴薯。朋友又問:「把食物放到外面,不怕別人偷了去嗎?」父親搖搖頭,說:「這是為了能讓過路的外鄉人填肚。如果能吃飽,誰又願意離鄉別井呢?」有一次,朋友透過窗戶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路人拿走了籃子裡的饅頭,狼吞虎咽吃完後,朝著房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一個躬。父親教導他:「人要活得善良一點、大方一點。假如人生有三碗飯,一碗自己吃,一碗給家人親友吃,剩下的那一碗要分給那些與你毫不相干而有需要的路人吃。」

以上的「三碗飯」不僅是出於善良和愛心,更是一種人生境界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有德司契,無德司徹。」有德之人猶如持著借據的存根,但不會索取償還;無德的人則像掌管稅收的酷吏,不斷向人苛索。幫人而不問回報,也不管他是否與自己有緣,這是一種修行,也是積陰德,是一種道德境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