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典故「馴養巨虎」有何寓意?
歷史上除了唐代孫思邈真人可以醫治及馴服猛虎外,晉代一位仙人郭文舉也有此能力,老虎同樣成為仙人的坐騎。南朝《洞仙傳》早已記載其事,今按《洞仙傳》及參考清代《仙術秘庫》內容簡述如下:
晉代洛陽人郭文舉,隱於天柱山修煉,因精誠所至,太和真人傳授太真之道。曾有巨虎至其室前張口,似有難言之隱。文舉以手探入虎口內,於喉中取走一根骨頭,巨虎頓感舒適,自此常來陪伴左右,文舉可撫摸牠及牽著牠走。每當文舉出山入城,巨虎亦低頭隨行,如犬馬般馴良。買了的東西放入竹筐,巨虎便背著帶回山中。丞相王導迎請文舉入都城建康,官員周覬問文舉為何不怕巨虎。文舉答:「吾無害獸之心,故獸不害人。」咸和元年,文舉請求歸還,王導不許,幾日後竟然遁去。翌年發生「蘇峻之亂」,建康大亂,大家都認為文舉有預知能力。及後文舉羽化得道,山下之人為他立碑,並發現他的床下有箬葉書《金雄記》及《金雌記》,皆是讖緯之預言。
「吾無害獸之心,故獸不害人。」大多數動物都是馴良的,你對牠們好,牠們也不會害你,更會對你忠心耿耿。《沖虛經.黃帝篇》中有一個「鷗鷺忘機」的故事。人無機心,連鷗鳥也願意親近,但當你打算捕捉牠們,牠們便知道了你的念頭而不肯下來,這便是道家講的「忘機」,即忘卻了計較、巧詐之心,淡泊無爭,人與眾生才可和諧相處。如果文舉貪圖繁華,留在建康,後果亦不會一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