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

典故「相濡以沫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大宗師》,或作「相忘於江湖」。「相濡以沫」今日多比喻共患難的人能夠相互扶持,或人與人之間相依相偎、不離不棄的感情,但這些比喻都不是《南華經》的原意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泉水乾涸了,泉內的魚兒都困在地面上,垂死掙扎,牠們互相用哈氣濕潤對方,用口中僅有的一點點吐沫互相沾濕,使對方苟延殘喘,盡可能延長生命。在生存出現危機時,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,這是高尚的道德情操。為了生存,彼此用嘴裡的唾沫來拯救對方,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,但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正常,對於魚兒而言,最理想的情況是,回到屬於自己的江湖,大家優游自在,忘記對方,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。

《道德經》曰:「太上,下知有之。」百姓只知曉君王的存在,而不感到任何壓力,上下相忘於渾厚的淳風中,自然和諧。「相濡以沫」的典故,也是追求一種自然的狀態,大家都可以自由自在各行其道,各適其適。當大家都需要用「仁義」來拯救世界時,這個世代其實已出現問題。道家追求的和諧世界,正是一種自然而然,沒有世俗是非,身心都獲得自由的世代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