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《沖虛經》的「愚公移山」典故有何寓意?

《沖虛經.湯問篇》最著名的典故莫過於「愚公移山」,雖名「愚公」,實屬智者,只是外人以自己的眼光認為是「愚」而已。現將典故簡述如下:

住在北山的愚公年近九十歲,苦於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的阻塞,出門必須繞道,於是召集全家人商量:「我要跟你們剷平險峻的大山,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,到達漢水南岸。」大家都表示贊同。其妻質疑:「憑你的力氣,連小山都不能削平,又怎能挖走兩座大山?而且挖掉的泥石要擱在哪裡?」眾人說:「投到渤海的邊上,隱土的北方便可。」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上山鑿石、挖土及移山。鄰居的孤兒才七八歲,也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。河曲智叟譏笑愚公:「你太愚蠢了!憑你殘餘之年,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,又怎能搬走泥石呢?」愚公長嘆:「你的思想太頑固,即使我死了,還有兒子在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子孫孫無窮不斷,而山不會增高,還怕挖不平嗎?」智叟無話可說。山神得悉此事,向天帝報告。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,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位兒子背走大山,一座放在朔東,一座放在雍南。從此冀州以南到漢水南岸間,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。

很多人都笑稱愚公很傻,為何不搬家呢?中國人重視本土情,不輕易搬遷。愚公移山不只是為了自己,也為了後代子孫。無論有多難的事,都要抱著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的決心,不怕艱難;而且一家人都支持及齊心去做,鄰舍小孩也來幫忙,這是集一鄉之力。這種至誠的宏願,必可感動上天默默庇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