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

典故「萬物與我為一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見於《南華經.齊物論》。「天地與我並生,而萬物與我為一」是整篇《齊物論》的宗旨。「道」本來沒有任何分界分別,因為有了「物」,即出現各種私心成見,世間的事理才有了萬千分別。現將有關典故簡述如下:

天下間沒有比秋毫末端(秋毫,即鳥獸在秋天生長出來的新毛,喻指極其微細之物)更巨大的,而泰山可以說是微細的;天下間也沒有比夭亡的孩子更長壽的,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卻是短命的。天地與我共存,而萬物與我合為一體。既然已經合為一體了,還能說甚麼言論嗎?物我合成一體加上我所說的言論就成了「二」,「二」再加上「一」就成了「三」。如此推算下去,就是最會計算的人也算不出數目,何況是普通人呢?從「無」到「有」,已經出現三個名稱了,何況從「有」到「有」,不必再往下計算了,還是順應自然吧。

莊子跳脫了人有生命長短的界限,認為人受制於有限的壽命,不免對老、死充滿不安焦慮,所以他告訴我們,夭折是壽,長壽是夭,是要我們擺脫對觀念的執著。此外,有了大小的分別,人便會不停追求更多名利、更刺激的聲色,勞苦身心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。這一節的宗旨是要我們擺脫時間、空間的困局,放下對物我的偏執,體驗人與天地萬物本來就共生共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