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典故「才全而德不形」有何寓意?

出自《南華經.德充符》。「才全而德不形」即才智完備而道德不外露彰顯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魯哀公請教孔子:「衛國有一個長相醜怪的人,名叫哀駘它。男人和他相處,無不傾慕他。婦女見了他,甚至願意當他的小妾。他從不宣傳自己,沒權又沒財。我也見過他,的確奇醜,但我很快便十分信任他,甚至想將國事委託給他。最後他離開了,我很不開心,這是甚麼原因?」孔子說:「我在楚國恰巧見到一群小豬在母豬身上吃乳,一會兒發現母豬死了,都驚惶逃跑。這是因為母豬不像活著時的那個樣子,可見小豬愛的是母親內在的精神,而不是形體。另外,作為天子的侍從,不可修甲,不可穿耳洞,這個規則是要讓大家知道,外在打扮是不重要的,內在美德才最重要。哀駘它能取信於人,正因為他的才智完備而不彰顯道德。」哀公不明白,孔子說:「死生、存亡、窮達、貧富等都是無常的,人的智慧無法窺見它的緣由,實在不值得擾亂我們內心。即使外在環境如何改變,我們也要保持平和愉悅,這樣才可與天地相通,這就是『才全』。而像水極端靜止不蕩漾的狀態,就是『德不形』。」

典故以哀駘它的奇醜和魅力,指出人的內在精神比外在形體更為重要,而內在精神的自由和寧靜,就是一種德性,可使生命更充實,身邊的人也會受到感染,而覺得舒服、和諧。莊子更進一步指出,面對任何變化,有道的人都能做到境隨心轉,而只有寧靜的內心才可與外在環境感通。若任由感官追隨欲樂和世間苦痛,只會使人感到勞累困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