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麼是「天樂」與「人樂」?
出自《南華經.天道》。簡而言之,生活中沒有災難和煩惱,自感安逸順遂,謂之「人樂」。能順應自然,不怨天怨地,靜心與萬物和諧相處,這是「天樂」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莊子說,我學習自然之道,觀照到萬物毀壞而不說是暴戾,感受到天地恩澤而不說是仁愛,從上古生存到現在而不說是長壽,覆載天地及塑造萬物而不說是工巧,因為一切都是自然而成的,這就是「天樂」。懂得「天樂」的人,生時順隨自然,死後亦隨萬物一樣轉化。無論是靜處或行動,都順隨陰陽二氣。更重要的是,不會埋怨上天,不會遷怒於人,不被外在環境影響情緒,也不向鬼神祈求甚麼。行動時如上天一樣剛健不息,靜處時如大地一樣靜默安寧;當他內心凝定止靜,便能感應天地;鬼神都敬畏他,精神不會疲憊,萬物都對他敬服。這就是說,把虛空、恬淡、寧靜、無為的修為做好,推及天地整個空間,便能通達萬事萬物,這就叫做「天樂」。聖人以虛靜之心治理天下,也是「天樂」的境界。
「人樂」偏重外在快樂,「天樂」則是一種內在的喜悅與精神的滿足。世俗的追求最終會令身心疲累,道家重視超凡脫俗的逍遙之境,講求心靜的功夫。心靜,才能感悟萬事萬物,以一心觀照萬心。若能守持虛空、恬淡、寧靜、無為的原則,坦然面對世間紛擾,不求標新立異,不逐浮名虛利,甘於恬淡寧靜,虛寂而無為,這種心情就是「天樂」。這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超脫,非世間的俗樂可比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