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東施效顰」有何寓意?
出自《南華經.天運》。「東施」本無其名,只因越國有美女西施,同村醜女想模仿她的美態,後人便稱她為東施。「效顰」是指模仿皺眉的樣子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孔子到衛國遊說國君,弟子顏淵向魯國太師請教此行的結果。太師答:「可惜了,禮義法度是因時而改變的。正如讓猿猴穿上周公的禮服,牠必定會撕毀咬破,這是古今時代的不同啊!以前西施患心痛病而經常捧心皺眉,同村的醜女看到這個動作很美,回家時也在村裡掩著心口又皺著眉。村民見到東施的醜態後,富人嚇得閉門不出,窮人則帶著妻兒慌忙走避。那醜女只知道捧心皺眉很美,卻不知道這個動作所以美的原因。因此,我才說你的老師此行應該不行了。」
這個典故不是否定孔子的學說,也不是反對禮義法度,而是提醒世人「變通」的道理。堅守理想固然可貴,但若一意孤行,不顧時勢和人心,結果只會適得其反。原文提到「應時而變」,即使是優良的傳統,也應隨順時機與自然之理而調整。若不知變通,不但失去本意,反而帶來負累。另一方面,東施渴望變美本無過錯,但學習別人時,必須知其所以然,不可只模仿外在形式和表象。同樣,我們學習他人之長,也應領會其精神根本,並加以消化、調適和創新,否則會像東施一樣,不倫不類,淪為笑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