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首頁
生活道教
道教典故
道經格言
道教善書
邱祖小百科
道教文化中心
道通天地
蓬瀛仙館網頁
Facebook
顯示具有
抱朴子外篇‧尚博
標籤的文章。
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
抱朴子外篇‧尚博
標籤的文章。
顯示所有文章
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
重所聞、輕所見,非一世之所患矣。
對於聽來的小道消息耿耿於懷,卻輕視眼前的事實,這種現象已經不是某一時代的問題了。聖人指出,眼見的才最真實,只是道聽塗說,很容易判斷錯誤。譬如有些人認識了身邊的朋友多年,熟知他的為人本性,卻因為聽到旁人閒言閒語,便信以為真,這問題到今天仍很普遍。《淮南子‧說山訓》曰:「眾議成林,無翼而飛。」當大家都以訛傳訛,平地可以說成是樹林,沒有翅膀的也說成能飛;最可怕是,盲目相信的大有人在,他們只重視耳朵所聽到的,反而不問一問自己是否親眼所見。
以其所不解者為虛誕,慺誠以為爾,未必違情以傷物也。
有些人把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視為荒誕無稽,他們是真心以為這樣,不一定是有意加以傷害。聖人指出,有些人不是存心害人,但往往因為不了解和有所誤會,而又認為自己才是真理和正義,於是駁斥譴責不同意見,最終為別人帶來傷害。他們不是有意的,但就是不了解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不知知,病也。」不了解卻以為自己了解,這是缺點,所以道家勸人看事物不只看表相,也要看內裡及綜合各方不同意見立場,故曰:「不自是,故彰。」不自我中心,不自以為是,這樣才能有利發展。不清楚問題卻指責人家,只會顯示自己愚昧而已。
偏嗜酸鹹者莫能知其味,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。
(古代聖賢編寫的典籍),對於沉溺於世俗味道之人來說,絕不會欣賞其素淡之味。思慮有限的人,也不容易領會聖賢的內涵和素養。聖人指出,現代人肆欲縱情,對清雅脫俗的東西已不嚮往。猶如習慣吃肥膩厚味的食物,要他們欣賞素淡味道,這是十分困難的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。」大道的道理淡乎無味,習氣太重之人很難窺見大道,又談何修證大道呢?即使最好的典籍放在他們面前,也因為見識淺陋,不能理解而鄙棄,這又豈是典籍本身的問題呢?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