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提肛與養生有何關係?

中國養生學有一句老話:「日撮穀道一百遍,治病療疾又延年。」清代名醫汪昂也主張:「穀道宜常撮。」

穀道就是肛門,撮穀道其實就是提肛,亦即做肛門收縮上提的功夫。提肛在道教又稱「束勒陽關」,是打坐中經常鍛鍊的小動作,可說是內煉修行中最根本的竅門,也是最重要的養生要訣。

中醫認為,肛門處於人體經絡的督脈上,而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。經常提肛能提升陽氣,排除濁氣,強壯臟腑,並可調節氣血陰陽,從而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。

提肛的具體功法是以鼻吸氣,緩慢勻和,然後短暫閉氣三至五秒,舌頂上顎,並稍稍用力收縮小腹,以意念提起肛門及會陰,稍停後便放鬆,緩緩呼氣,放鬆肛門,一吸一呼為一息。注意提肛收腹的動作必須微細自然,不必過分用力。當小腹微束鼓脹時,一股暖和之氣便會萌生,道教稱之為「真炁」。

炁是先天無形之氣,我們日常所呼吸的氣是有形的氣,經過身體鍛鍊便可以變成無形之氣。
現存中國最早提及氣功的文獻是戰國時代的《行氣玉佩銘》,當中談及行氣的方法有「定則固,固則萌」,同樣要求把氣息定住一會,使真炁萌生,然後小腹自會感覺充實,腰腹間會出現一股暖流往上升。

提肛運動簡單易行,隨時隨地都可以做。只要每天做三至五次,每次十至廿次,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,對冠心病、高血壓、下肢靜脈曲張等也有輔助治療和預防效果。此外,提肛運動還可以調節腸胃功能,使腸道暢通,對便秘和腹瀉患者都有調節作用,故中醫相信常練可以身輕體健,延年益壽,是不可多得的養生法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