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

呂祖九美德之「孝」:為甚麼行孝要及時?

古云: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」大家經常忙於工作和應酬,一段時間過後,才猛然發現父母的白頭髮好像又多了。大部分人都說感激父母,以後一定會報答他們……究竟「以後」即是甚麼時候?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,將來一定有機會陪伴他們,卻不想人生無常,光陰稍縱即逝,切勿等到親人離世後,才後悔莫及。

和年輕人說孝道,他們會說父母的教導不一定對,故無需太強調孝道,否則就是愚孝。又有人指出「父慈」才有「子孝」,家人不好就不要指望有人對他們好。也有說:「他們其實無意把我生下來。」其實,麻木聽從的「愚孝」固然不可取,但孝的精神是「敬」,父母有不對的地方,我們也不可不尊敬他們。孔子說:「色難」,以飲食奉養父母不算難事,要時刻和顏悅色對待父母才算難得。

「父慈子孝」的關係固然理想,倒過來說,如果子女忤逆父母,父母是否便不需愛錫子女?為甚麼我們不把父母堅持疼愛子女稱為「愚慈」?蓋孝道是無條件的,也不求任何回報。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和至親的父母斤斤計較呢?。前人說「養子方知父母恩」,年輕人今日未能感受父母的恩澤,當他們生兒育女,每晚為子女更換尿片時,便會了解為甚麼要孝敬父母。

有一個典故是這樣的:呂祖某天賣桃,每有客人光顧,都問他們會與哪位分享,客人大多回答:「買給子女吃。」一整天也沒有說買給父母的。呂祖感嘆世人孝心淡薄,於是將桃子盡數拋棄。試想想,我們買好吃的食物時,有沒有想到與父母分享?到外地旅遊玩樂時,有沒有想過與父母同行?我們常說:「凡事感恩。」但有沒有時刻感激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?

報答父母不一定要買甚麼貴重的東西,只要我們歡欣喜悅時,主動與父母分享,一聲問候,一通電話,一頓晚餐,一次出遊……若然有心,隨時隨地都可以傳遞我們的愛。最重要是,要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行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