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

典故「痀僂承蜩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出自《南華經.達生》,描述一位駝背老人捕蟬時所表現的出神入化技巧,以及練成這身手的過程和經驗,說明「用志不分,乃凝於神」的道理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
某天孔子來到楚國,經過樹林之中,看見一位駝背老人正用竹竿黏取樹上的蟬。只見他一黏一隻,就像俯身拾取一樣容易。孔子說:「技巧真高超!請問是有甚麼竅門嗎?」老人答:「當然有。我先用五六個月來練習,疊起兩顆彈珠在竹竿頂端而不掉下來,捉蟬便有把握。累疊三顆彈珠而不會掉,那麼捉十次只有一次失手。當疊起五顆而不掉下,捕蟬就像隨手拾取一樣容易。此外,我安處身心,身軀好像木樁固定不動,伸出的手臂也像枯枝一樣。不管天地之大,萬物之多,但我捕蟬時只專注於蟬翼。不管周圍發生甚麼情況,都不會分散我的注意力。能做到這一步,還怕捉不到蟬嗎?」孔子聽罷,回頭告誡學生:「用志不分,乃凝於神。這就是駝背老人說的意思!」

「用志不分」就是心不二用,駝背老人能擺脫身體缺陷而捕蟬又達到了正常人難以做到的程度,這都是心意專一、善於保養精神的結果。誠然,要將技藝臻入化境,必須先下苦功鍛煉,再不斷改進方法及提昇水平。要達到更高境界,便必須專注忘我,才能達至「乃凝於神」,即出神入化之境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