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

甚麼是「庸人自擾」?

古書提到: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擾之為煩耳。」事情本來是很簡單的,庸碌者卻自己找麻煩,將簡單事情弄糟了,徒添煩惱。我們每天身邊都發生各種大小事情,如果我們一一放在心上,對每個人的說話都執著,那又怎會不吃力?《常清靜經》提到的「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」,人愈清靜,減少妄想,就愈接近道。以下故事或可啟發一二:

有一位員外因六十大壽而宴請親友,眼見開席時間快到了,卻還有一大半客人沒來。他著急的大聲說:「怎麼該來的人都還沒來呢?」此話一出,一些比較敏感的客人聽了,心想:「該來的沒來,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吧?」於是離席而去。員外一看,怎麼走掉了幾位客人,心裡急了嘴上又說道:「怎麼不該走的客人都走了呢?」剩下的客人一聽,心裡想:「該來的客人沒來,不該走的客人都走了,那我們這些人不就是不該來的,也是該走了。」於是又走了一批客人。最後,席間只剩下幾位和員外比較親近的親友,夫人一看此情景便埋怨員外,員外辯說:「我說的不是他們啊。」席間的親友心裡一想,你不是在說他們,那就是在說我們了,於是最後的幾位客人也走了。

本來是一件喜事,客人卻對號入座,將員外的說話都看成是針對他們。言者無心,聽者有意,這正是庸人自找的煩惱。員外的意思是所有客人都是該來的,但怎麼這些該來的人之間還有那麼多人沒來。客人有疑慮卻又不弄清楚,只在自己腦裡胡思亂想,這就是世間各種誤會產生的原因。因此,誦經、靜坐等修行就是要人消除妄想,不浪費時間想些負面的,令頭腦經常保持清靜、簡單、純正;可是我們多數人都做了員外的賓客,每天都在猜想人家是否針對自己,這又怎會不痛苦,不成為庸人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