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

甚麼是「禍從口出」?

「禍從口出」即是說話不謹慎而招致禍患。道教最防口業,《太上感應篇》就有「不彰人短、不衒己長」,告誡不要「造作惡語、讒毀平人」等教導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豫若冬涉川。」待人處事都需謙恭謹慎,不要肆意妄進,就像冬天履冰過河一樣,不可輕忽。以下是朋友的小經歷,或可啟發:

某天,朋友將車停泊在老樹下,開車時恰好有一枯枝斷裂掉落在引擎蓋上。他一時心懶,不想下車拿開,便讓它在行車時自動抖落。沒想到,隨之而來的便是極細的洩氣聲。趁著車輪還有氣的時候,他趕快開去車行。車行技術員告訴他,輪胎被一根小刺刺破了,還特別把小刺拿給他看,小小不起眼的一根刺,恰恰就刺入了輪胎最薄的部分。車行表示,那個部分無法修補,因為在胎壁最薄的地方,補了也承受不了胎內的高壓,反而有爆胎的危險,所以只好整個輪胎換掉。

小刺可以毀了一個厚重的輪胎,若我們把這根小刺放在心頭,即使再深厚的情誼,也會有動搖的時候。言語中的小刺看似無關緊要,實則不可輕視。與人來往,最好能除盡言語中輕忽之處。車輪可以換一個,朋友當然也可以再交往,但有些感情是永遠無法追回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