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

甚麼是「神不飲食」?

六朝時期道教已提出「神不飲食,師不受錢。」蓋先天之神明皆非胎生凡人,不需肉食奉祀,更不可籠絡賄賂。即使再多的供品,神明也不會享用;若存僥倖之心,以供品求神「交換」一己欲望,實屬愚痴。惟有善心善行,方是最佳的供養,與天心契合。以下故事或可啟發:

清初滄州插花廟有一位女修行人姓董,適逢觀音大士誕辰,於是整備各式供品器具,敬獻神明。忽然倦意襲來,她便靠著供案暫時歇息。在夢中迷糊之間,她夢見大士對她說:「爾不獻供,我亦不忍飢;爾即獻供,我亦不加飽。寺門外有流民四五輩乞食不得,困餓將殆,爾輟供具以飯之,功德勝供我十倍也。」簡而言之,就是觀音大士不需要我們再多的供品,最大的功德是「捨」;可將供品給與門外四五位正在捱餓的飢民。不一會,修行人驚醒了,立即打開廟門一看,果然見到飢民在等候食物。自此,修行人每次獻祭供品後,都會主動將供品施捨出去。

最好的供養就是善德,愈是發心行善濟急,愈可感應上天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既以與人己愈多。」愈是懂得放下、分享,愈是增長福報。若有「神」因貪取供品而賜福,那我們便要加倍小心了;有了「貪」便不會無私奉獻,這位自稱「神」的想必索求更多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