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,迷則愛緣生,悟則愛緣滅。大眾,須要時時醒悟,刻下承當。心上若有一毫所愛之事物,俱要即刻捨絕,不許復愛。
王常月祖師說了這麼多「愛緣」的例子,其實是要告誡我們不要「迷」。在俗世中浮沉愈久,當大家都在爭權奪利,貪婪縱欲,便愈覺得是正常及應當如是,所以孽障不斷累積而不自覺。道門修行強調「損」及「捨」,就是要學懂拋下「愛緣」。唐代孫思邈真人在《備急千金要方》曰:「凡心有所愛,不用深愛,心有所憎,不用深憎,並皆損性傷神。」人非草木,有自然情感是正常的反應,但情志過度則影響健康。「愛」不用深、不用迷,要以珍惜、尊重為原則,如《常清靜經》所說「真常應物,真常得性。常應常靜,常清靜矣。」心裡常靜,接觸任何事情都可自在自如,守住真性。無論在順境或逆境及任何時候都守住真性,才是真正的清靜。為甚麼修行人有這種能力呢?因為修行第一步是要有「覺」,即覺悟。凡事不能沉迷、陷溺,這需要有高度的覺悟能力,提醒自己要抽離及保持清靜。心上有一點迷失了、思邪了、走歪了,都能夠即時提醒自己捨離及禁絕,不許再錯下去,這就是真修行!外人不會知道,修行是自己的功夫,不用向外宣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