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不窶不殖」有何寓意?
窶,即貧窮;殖,指經商,借指富有。典故出自《沖虛經.楊朱篇》,這一篇主要表現一種「樂生」思想,勸人珍惜有生之年,不需太富有,但也不需窮苦累身,只需平凡安康,知足常樂便很不錯。現簡述典故如下:
楊朱說:「孔子的學生原憲在魯國生活極為貧苦,另一位學生子貢在衛國則生財致富。原憲貧窮損害生命,子貢雖然發財,但亦拖累了自己的身體。」「那麼,生活過於貧苦會令人捱不過來,過於富有亦不代表快樂安逸。要怎樣才好呢?」楊朱說:「在於使生命快樂,在於使身體安逸。所以善於使生命快樂的人不貧窮,善於使身體安逸的人不生財。」
正確的做法是知足常樂、感恩所有,最重要是保持身心安泰。不要讓自己太過貧困,為溫飽而擔憂;也不要汲汲追求名利,讓自己身心勞累。凡事不可太過,宜取中道而行。如果每天都為溫飽煩惱,或疾病纏身,心情又如何快樂?相反,為了富貴而不顧身體,或要搶奪鬥爭,人亦不會安心。因此,若能夠平凡、安康、足夠的過活,便已經是快樂的人生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