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

典故「昭文不再彈琴」有何寓意?

這個典故見於《南華經.齊物論》。昭文,是春秋時代鄭國著名琴師,即《呂氏春秋.君守篇》提到的「鄭大師文」。現將有關典故簡述如下:

昭文雖然精於彈琴,但不管他彈得多好都無法呈現所有美妙的聲音,總是有些音被遺漏了。後來,他不再彈奏,明白到只要發出一個音調,便會失掉了其他音調,不可能同時奏響所有聲音。奏響「宮」音而「商」音止息,奏響「角」音而「徵」音消失,這就是有「成」亦有「虧」。只有住手不彈,天然的聲音便得以保全了。否則他一彈琴,就一定有「完成」和「虧損」的部分。

昭文的琴音可以表達出世上的成敗興衰,花開花落、春去秋來,種種琴音變化牽動人的情感。然而琴音有「成」亦有「虧」,天然的聲音卻兼有五音之美,昭文感悟不需要彈這個琴了,可以說他的琴藝已近乎道境。人的煩惱在於執著「成」與「虧」,在這個地方得到了,可能在其他地方失去;失去了,但同時亦有得到。莊子的齊物論,是想讓我們打破「成」與「虧」之間,回復到自然的本來面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