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探囊胠篋」有何寓意?
此句出自《南華經.胠篋》。探囊,指伸手入袋;胠篋,粵音軀狹,指撬開箱子。探囊胠篋指偷竊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為了防範盜賊打開箱子、袋子和櫃子,必定要把它們用繩索捆好,用鎖鎖好,而世人以為這是聰明的做法。不過,大膽的盜賊來了,他會直接背著櫃、提起箱、挑著行囊而跑,唯恐你的繩索捆得不緊,鎖得不牢。那些所謂的聰明人,不就是替盜賊做好了預備工作嗎?世間上的聰明人,哪個不是替盜賊做鋪路的工作呢?從前齊國是一個雞犬相聞、和平安穩的國家,後來大夫田成子殺了國君齊簡公,另立簡公之弟平王為傀儡,自己則自封土地,佔據的地方和人口還超過國君的勢力範圍。田成子不僅是竊取了國家,更將傳統禮制法度竊為己用,以道德仁義包裝自己,而他的名聲竟然猶如古聖賢堯舜般崇高。
典故以箱子、袋子和櫃子比喻國家,繩索和鎖則比喻道義。天下間有不少像田成子的偽君子,表面上正氣凜然,卻在做見不得光的事。道義,本來是君子修身的原則,有時候反而成為偽君子的工具,來包裝和掩飾自己的惡行。我們必須具備分辨正邪的智慧,識破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虛假外表,以免遭受欺騙,誤墜邪道之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