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上神乘光」有何寓意?
出自《南華經.天地》。「上神乘光」即神人能夠乘著日月光芒,而不留任何形跡。典故以諄芒和苑風的對話,談及聖人、德人、神人三者的境界,莊子尤其著重「神人」之得道境界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諄芒在東海遇到苑風,苑風問:「你要往大海做甚麼?」諄芒答:「大海很特別,向內灌水而不滿溢,向外舀水亦不乾涸,我要去遊歷一番。」苑風問:「你不用理會百姓嗎?我想知道聖人之治是怎樣的。」諄芒答:「聖人之治,政令不失時宜,用人不失賢能,審時度勢而順其自然,行動不敢任意妄為,百姓無不感化歸順。」苑風問:「德人呢?」諄芒答:「德人沒有憂思,行事靜心而無掛慮,心中平等清靜。見到四海富裕,便心生喜悅;見到百姓滿足,便心感安然。」苑風再問:「神人又如何?」諄芒答:「神人能夠乘著日月之光穿梭時空,不留形跡,這叫『照曠』。順天命而得到喜樂,對事物無所牽掛,並能觀照萬物本來面目,這叫『混冥』。」
聖人能順應百姓所需而施政教化,讓天下歸心。德人精神層次更高,無利欲私心,以眾人的富足為樂。神人則已證大道,安於天道,心中無染無慮,回復自然清靜之性,得到真正的大樂,這是「道」的理想境界。常有人問,學道有何用?其實學道行道,是讓心性回歸清靜,減少煩惱,在平淡中得到喜樂,沒有了執念,自然順心。而「照曠」和「混冥」就是大道之境,虛空無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