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危難中如何實踐大愛精神?
《太上感應篇》說:「宜憫人之凶,樂人之善,濟人之急,救人之危。」當危難發生時,各方踴躍捐輸救助,義不容辭;有信仰的人更可為大眾向上蒼祈願,保佑平安。不過,大家更應從危難中學習,展現人性道德光輝。以下歷史事例所顯現的大愛,或可啟發:
十七世紀倫敦爆發黑死病,染病人數和範圍不斷擴大,而英國北部幸免於難,這不得不提及伊姆村的功勞。某天一批從倫敦來的布料,將黑死病帶進伊姆村,很快整個村莊便人心惶惶,準備向北部逃離。一位叫威廉的牧師站了出來,堅決反對。他遊說村民:「如果我們已經感染了,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,留下來吧!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,後人會因而得福。」所有村民都願意留下,大家更築起一道石牆,防止有人進出。附近村落感激村民的犧牲,紛紛把水、食物、日用品等物資送到通往村莊的入口,再由村民自己來取。在黑死病的肆虐下,伊姆村犧牲慘重,但他們成功阻絕了黑死病向北傳播。
「大愛」是指無私的奉獻,如同道教主張「齊同慈愛」的精神,在危難中更見可貴。面對死亡威脅,不應只思考如何讓自己活下去,也要盡力不讓更多人受害。災害雖然令人害怕,但團結和關懷,就是給大家溫暖及安慰的最佳良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