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喚作清,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喚作淨。三者既悟喚作清,唯見於空喚作淨。

以上經句典出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。「觀」指仔細察看,「內觀」是道家一種收斂精神、除去雜念的修行方法。若以內觀之法細察內心,當知內心充滿煩擾與貪嗔,而本源卻是清虛自然,根本無心可觀,這狀態就是「清」。「遠觀」是從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,當知「有形者皆壞,天地亦屬幻軀」,一切有形之物皆有毀壞之時,因此不必執著。如《紅樓夢》中警幻仙姑所言:「好一似食盡鳥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」,寓意名利情愛終會化為虛無,這就是「淨」。文中「三者」即「心無其心」、「形無其形」和「物無其物」,若能悟透心、形、物皆非實有,這種觀想力便是「清」。看清萬事萬物的本質乃「空」,因緣散盡便是亡,這實相就是「淨」。當我們看清這世界的實相,知道本源是澄淨,人生便會寬容自在,不再為得失起跌而迷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