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故「咸池之樂」有何寓意?
出自《南華經.天運》。「咸池」是樂曲名,典故描寫了臣子北門成聆聽黃帝演奏《咸池》之樂,並以其心境變化比喻修道的歷程。現簡述內容如下:
北門成問黃帝:「我初聽樂章時感到驚恐,再聽下去就漸漸鬆弛,最後聽完又豁然清明了。」黃帝答:「那就對了!第一樂章表現了人生,而且與天道相應;貫通了人間的禮義文明,亦呼應了自然之道。音聲仿照季節的輪替,忽高忽低,這種變化多端令人感到驚恐。第二樂章則有陰陽的音聲調和,讓你反思若窮一生精力向外追逐,眼力和智力也會窮竭,這時覺悟要停下來放鬆。第三樂章猶如風吹叢林、自然成樂而無形跡,五官不為所動,這種怡悅就是天樂。炎帝曾讚頌此曲:『聽之不聞其聲,視之不見其形,充滿天地,苞裹六極。』」
大道玄妙深廣,修道者初次接觸時,內心必有感動,也會對世間的變化無常感到恐懼。當認真踐行大道,停止追逐名利與愛欲,減少精神耗損,便能釋放煩惱,鬆弛身心。最後,當愈接近天真的道性,回復本來的自然面目,便能融合於大道的混沌,精神與天地同遊而無所拘束,這就是「天運」。如果第一步都未達到,接觸大道後從不感到戒懼,也沒有任何感觸,便要反思自己是否在修習或踐行正道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